欢迎访问温州社科网!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社科网  ->  学术视野  ->  学术动态  -> 正文学术动态

自觉自信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9日 来源:光明日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一论断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当前,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必须构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充分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工作,全方位多层次挖掘、阐发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注重甄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回望历史,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然而,体系庞大的传统文化并非毫无瑕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因此,要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优秀”一词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一种辩证观察。这也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并不是被动的全盘接纳,而是一个主动研判、理性鉴别、有所传承、有所舍弃的选择过程。挖掘、整理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树立客观理性的态度,坚持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有扬弃地予以传承。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应深度挖掘、充分汲取,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而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在客观分析其历史成因的基础上,应给予改造或剔除,从而实现在鉴别中传承,在传承中优化。

  创新转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这要求我们全面、客观、系统地梳理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文化创新又是文化继承的时代要求,纵观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只有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才能为国家繁荣昌盛奠定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因此,在推进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过程中,挖掘、整理、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复古守旧,而是立足时代精神,着眼现实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前,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继承基础上的变革与创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相融通,为经济社会良性运行提供强大价值支撑,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深刻把握中华文化的整体性,讲清楚其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优秀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不同的思想流派中汲取有益营养,如儒家的“仁爱”“德治”、道家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法家的“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墨家的“兼相爱”等。同时,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各民族文化枝繁叶茂,中华文化根深干壮,这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动力,是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民族精神的血脉。

  彰显开放。任何文化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华文化秉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态度,积极学习其他文明优秀成果,并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风起云涌,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因此,我们挖掘、整理、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以更加开放的意识和心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其更具生命力和竞争力。同时,彰显中华文化的开放性,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平台与传播渠道,在交流互动中展现其思想精髓,塑造其开放形象,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发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内涵。”“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的提出,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和时代创新性,给世界带来希望和光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软实力、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部署。当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立足国家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着眼国家战略方向与实践需求,整体谋划、重点突破,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挖掘、阐发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