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温州社科网!
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社科网  ->  学术视野  ->  学术动态  -> 正文学术动态

张之洞与瑞安二仲 纪念孙诒让黄绍箕逝世110周年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1日 来源:瑞安市社科联

  今年是孙诒让、黄绍箕逝世110周年,孙诒让字仲容,黄绍箕字仲弢,被合称为“瑞安二仲”。张之洞是清末封疆大吏中最积极推行新政的人物,被视为维新之领袖,孙中山说他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1867年,20岁的孙诒让参加浙江省乡试,考中举人,担任乡试副考官的是张之洞。以后,孙诒让八赴礼闱不第,专心去做学问了,成为一代通儒。1888年,张之洞致函孙诒让,询问《周礼正义》是否完稿?可赴广东商量刊刻之事。1903年1月,张之洞保荐经世人才30人,有缪荃孙、张謇、张焕纶等,其中还有孙诒让。1904年,张之洞致电黄绍箕,再次邀请孙诒让到武昌,担任存古学堂监督。1907年又直接发电报给孙诒让,邀请他到湖北担任存古学堂总教。电文中说,你可以半年在京城当礼学馆总纂,半年或者三个月住在湖北。详情请黄绍箕转告。

孙诒让

  张之洞再三邀请孙诒让,最直接相关的是原先一直在张之洞身边当幕僚的黄绍箕。而对孙诒让一生影响最大的除了他父亲以外,也就是最亲密的朋友黄绍箕了。

  黄绍箕的父亲黄体芳与张之洞是同榜进士。1872年,黄绍箕19岁时,随父亲在京城,父亲让他拜张之洞为师。1884年秋,在翰林院任职的黄绍箕,自京城赴江阴,在学署,与张之洞兄张之渊的女儿举行婚礼,婚后回京城。1890年,孙诒让进京参加会试,曾与黄绍箕一起去拜访潘祖荫。1894年,黄绍箕校读孙诒让的著作《墨子间诂》,撰写跋记。1895年11月,康有为到南京,与暂署两江总督的张之洞商议在上海成立强学会之事。20多天里,隔日一谈,每至夜深。时黄绍箕、梁鼎芬也在张园,一起讨论起草强学会章程。

黄绍箕

  强学会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具有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由康有为策划组织,“以求中国自强之学”。在张之洞的支持下,1896年1月,《强学报》第一号出版发行。黄体芳、康有为、黄绍箕、黄绍第、汪康年、梁鼎芬、黄遵宪、张謇等16人联名发表公启,公布《上海强学会章程》。

  1896年春节前后,黄绍箕与孙诒让、项崧等9人商议,并发起创办瑞安算学书院,后来更名为学计馆,请张之洞题写校牌。

  1896年8月9日,《强学报》改为《时务报》在上海出版发行。这是维新派主要的机关报。早期捐资人中,温州或瑞安就有4位捐资人,即黄绍箕、孙诒让、宗源瀚、瑞安左营守备阎仪韶(麟趾)。20多个派报发行点中就有温州学计馆,以后又增加了温州的利济医院、府城大街世司事坊陈第、瑞安卓忠毅公祠內学计馆。由《时务报》代售的有温州《利济学堂报》和黄庆澄的著作《训蒙捷径》、孙诒让的《墨子间诂》。由此可见,偏于海隅的温州与维新热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强学报》第一号

  黄绍箕曾将《上海强学会章程》寄给孙诒让。埋头于做学问的孙诒让看后,极为感动,他自己说是“读之涕零”“深所钦服”,但又不满意,觉得“尚是译书博闻之事”,“不尽于是”。他说“今日事势之危,世变之酷,为数千年来所未有”,危局面前,单是搜集图书、购置古物难以支撑下去。于是,他草拟《兴儒会略例》21条,提出“与寰宇同志集成兴儒会”的设想,大意是集合全国四万万同胞为一体,“以广甄人才,厚积群力”,“以尊孔振儒为名,以保华攘夷为实”,并寄给黄绍箕。

  1898年春,张之洞在幕僚的协助下,撰成《劝学篇》一书,也有人说就是黄绍箕起草的。黄绍箕曾将初印本寄给孙诒让,孙阅后有笔记。7月,翰林院侍讲黄绍箕被光绪帝召见时,向皇帝推荐了《劝学篇》。光绪认为该书“持论平正通达”,下令刊印。据说总印数达到200万册,成为“钦定维新教科书”。纽约出版的英文译本还加上《中国唯一的希望》的标题。戊戌变法期间被接受的指导思想实际上是《劝学篇》和《校邠庐抗议》。7月24日,据孙家鼐的建议,光绪帝下令刷印冯桂芬撰写的《校邠庐抗议》1000部,令官员签注得失。军机处呈签对79件,光绪帝仅选中张之洞、刘坤一、黄绍箕的等8件,留备省览。

《劝学篇》首页。戊戌变法期间,黄绍箕向光绪帝进呈此书,成为维新指导书之一

  9月19日晚,黄绍箕为康有为设宴饯行,告诉他局势非常危险,建议他易服出京。两天后,戊戌政变发生。远在武昌的张之洞第二天凌晨就得到情报。急忙接连给黄绍箕及他的其他学生发电报,担心黄绍箕等为之牵连,并要他们销毁电报稿。孙诒让闻讯也曾寄信给张之洞,请他设法营救。那年中秋节,张之洞在悲痛中度过。百日维新中提出和实施的一部分变法成果仍得以保留,京师大学堂继续兴办。黄绍箕仍在大学堂任职。

  1899年农历五月初九,黄体芳病逝于瑞安。初十日,尚未知悉黄氏病逝的张之洞致电黄绍箕,请偕尊大人来湖北,主讲鄂省自强学堂,或入署办笔墨,岁修均千二百金,另给零用。至农历五月二十三日,张之洞致电瑞安黄绍箕,并汇三百金,以助丧葬。

  1900年,受张之洞之聘,黄绍箕赴湖北,主持两湖书院。该院制订了学规,学科设经学、史学、地质学、算学,办学卓见成效,学生被选往日本留学的多达七八十人,那时科举制度尚未废止,学生考取举人的人数很多,最后一次乡试是在1903年,中举者有60多人。书院向近代学堂过渡,改为两湖大学堂,这是新式学校的先声。为推进新式教育事业,黄绍箕还向张之洞建议成立学务处。湖北省最早创设学务处后,全国各地竞相仿效。

  他在张之洞身边,看到庚子事变期间重要的实录史料,那是总理衙门大臣袁昶在自己被杀前所记录京中动向的日记,寄给老师张之洞参考。黄绍箕即抄录并寄回瑞安。乡人杨绍廉将日记传抄,1921年寄给出版家刘承幹。这《袁京卿日记传抄本》,今藏北京国家图书馆善本库。

  1901年,正月,两江、湖广会设江楚编译局,张之洞延黄绍箕、缪荃孙为总纂。那年年初,晚清新政开始启动,这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一次改革,张之洞“遥为参预”朝廷政务。春夏之间,黄绍箕忙着参与讨论起草《江楚会奏变法三折》,起草组的三位成员,是郑孝胥、梁鼎芬和黄绍箕。奏折由刘坤一、张之洞陆续进呈,得到朝廷采纳,成为了晚清新政的指导性文件。

  1902年1月10日,为推行变法新政,张之洞推荐人才伍廷芳、黄绍箕、王先谦、缪荃孙、沈曾植、陈宝琛等12人。他在呈上的折子中说:翰林院侍读学士黄绍箕,该员品端学博,沉细不浮,于中西政治纲领、学校规制,实能精思博考,而趣向纯正,力辟邪诐之说,洵为今日切于世用之才。

  张之洞被称为晚清“第一通晓学务之人”。他主持制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系统完备的“癸卯学制”,最早提出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黄绍箕将德智体三育的思想写入了他编撰的《中国教育史》书稿,这是我国第一部《中国教育史》,对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建立,有开创之功。

  1905年,张之洞立其父张锳墓神道碑,由黄绍箕书写。1907年1月,奉上谕,由张之洞和黄绍箕筹办曲阜学堂。1908年黄绍箕病逝于武昌,张之洞有挽联:青蓝教泽留江汉,生死交情痛纪群。(作者:温州市社科联原调研员洪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