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社科网   ->   社科普及   ->   科普基地 -->正文
鹿城区文化礼堂提质增能 做好“整”字篇章
鹿城社科联编辑:温州社科网发布时间:2019-04-16 14:20:53

  近年来,鹿城区针对居民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日益旺盛,通过整合部门、公益、市场等多方优质资源,创新文化礼堂管理服务新模式。

  随着文化礼堂的逐渐全面覆盖,如何用好文化礼堂,整合好各方资源是对每一位礼堂人的拷问。为此,鹿城区发挥资源优势,大胆探索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更多的资源、服务“下沉”到文化礼堂。

  ——部门融入合力共建

  鹿城区建立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共享机制,依托温州文化礼堂点单台及时更新活动项目,从日常管理、活动开展、队伍建设、督查评估等多个方面制定系统性的制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鹿城区文化礼堂做好“整”字文章的辐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在融入各部门越来越多优质资源后,文化礼堂惠及百姓的服务也产生了质的飞跃。一位文化礼堂总干事表示:“我们的文化家园从不玩虚的,我们只要里子不要牌子,群众缺哪些文化项目,我们就通过文化礼堂供需平台,把需求反馈给区里,相关部门就会把活动项目送到我们这里”。

  ——社团义工力量整合

  几年来,鹿城区文化礼堂通过引进、培育、孵化公益组织,整合公益资源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在引进优质资源的同时,不断深入群众,挖掘社区文化达人、文艺骨干,从群众中培养志愿者骨干,孵化文化团队,增强社区文化软实力。

  如蒲鞋市街道各文化礼堂通过三大模式,即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资源优势,广泛吸收社会热心人士、文艺积极分子和乡贤能人,先后孵化出了新时代文艺宣讲团、思享学院,促进文化礼堂管理工作的均衡抱团发展。庆年坊文化家园积极探索“社工+志愿者”的管理模式,组建文化家园管家班队伍,安排志愿者入驻文化礼堂轮流排班,实现服务活动常态化。

  ——社会力量委托管理

  鹿城区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礼堂市场化运行,通过社会团队委托管理,服务项目社会购买等形式,有效解决礼堂缺经费、缺专业人员的现实困惑,从机制上保证了文化礼堂的社会化融入,实现公共效益的最大化。

  2016年,郭公山文化礼堂探索治理创新,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协助日常运营,组建郭公爱吧专项团队,搭建满足社区公共服务需求的枢纽型平台。两年来,郭公爱吧凝聚鹿城区松台为老志协等25支社区社会组织团队,引导团队深度参与社区养老、卫生与健康、教育、公益与慈善等领域,焕发文化礼堂生机,既盘活了社会资源,聚民智汇民力,也满足群众多方位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拓展与完善“爱吧”品牌内涵。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