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社科网   ->   学术视野   ->   社科前沿 -->正文
张维昭:中国古代岁朝图中的风俗美
编辑:温州社科网发布时间:2021-03-12 15:27:45

汉代《尚书大传》记载:正月一日为岁之朝。岁朝是指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现在的春节。中国古代文人画家有在岁朝挥毫作画或写诗作词的习俗,称为岁朝开笔式,以此企盼新的一年文笔畅达精妙。如明人刘原起《岁朝丰乐图》上就题有壬申元旦试笔等字样。清初画家史汉《元日题诗图轴》,画面上自题:元日春光满户庭,柳金梅玉弄芳晴。宾朋献岁呈椒颂,炉火辛盘对共赓。清人马昂《元日题诗图轴》,画面上吴瀚题写唐寅诗句:今朝元旦始题诗,好向亲朋饮酒卮。杨柳弄黄梅放白,一年欢赏动头时。

可见,中国古代的岁朝图一般记录年节前后人们何所取乐以治心,何所纪念以慰情,并以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整体观念描绘民情风俗之美。这种美体现在岁朝图中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岁朝童戏之治世美;二是岁朝拜贺之孝悌美;三是岁朝清供之顺祥美。

治世美:岁朝图之童戏

治世是和平昌盛之世。治世之美在于以民为本,握道而治,依德而行,万姓悦服;社会风俗醇厚,百吏肃然,恭俭敦敬而忠信,百姓无饥寒之弊。中国古代岁朝图这种治世美岁的欢庆场面往往是由童戏渲染的。

明代盛懋烨《岁朝图轴》绘万山深处,一泓流水,一隅茅屋,茅屋旁是一树火珠红缀绿葳蕤的天竹。天竹又称天竺,有艳色天下重之称,果实红如丹砂,耐霜雪,经冬不落,且字与谐音。过年时,家有天竹既可增加喜庆气氛,又寓意吉祥。画中老人围炉而坐,这也是岁朝画中常见的场景。清代苏州文士顾禄《清嘉录》有欢喜团一说:围炉中,烧巨煤墼,曰欢喜团。凡岁朝届元宵而止。图绘炉中温着一壶酒,老人倚炉取暖,半侧着身,他柔和的目光所驻之处,是屋前院子里燃放爆竹的童趣烂漫的孩子。这情景颇似杜甫《五盘》诗中所云:喜见淳朴俗,坦荡心神舒。

清代金廷标《岁朝图》画了庭院群孩集,岁朝共作嬉的欢庆场景。童嬉庭院偕,梅竺春色佳,儿童们的嬉戏欢耍声与庭院里怒放的古梅以及红如玛瑙的天竺果实相映成趣,为治世岁朝节增添了祥和欢乐的气氛。

清人姚文瀚《岁朝欢庆图》敷色浓丽,富丽堂皇的门庭和阁楼,庭院古树环抱,湖石屹立。孩童们在庭院嬉戏,有吹笙的、燃爆竹的、聚在一起雀跃着说话的,人物描绘曲尽姿态。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孩子们在打太平鼓。太平鼓为迎年鼓,取其太平之意,是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祈愿期盼。

正如《明史·叶伯巨传》所云: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宋代欧阳修认为,端正民风的基础是让人们明白孝悌之义、沿袭孝悌之风、养成孝悌之俗。礼仪不修,则习俗薄恶,民风嚣顽。因此,中国古代的岁朝图也借岁朝拜贺礼俗以彰显孝悌之美。

孝悌美:岁朝图之拜贺

《礼记》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这种礼历久相沿,遂致习惯成俗。中国古代岁朝图中拜贺礼俗的孝悌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祭天祀祖,在祭拜中寄托对祖先的孝思。二是拜贺尊长亲友。从孝悌美来看,拜贺族内长辈是尽孝道,拜贺族外长辈是表敬老;诣门道贺亲友,则是通情愫。

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当时元旦(岁朝)日盛况:士民之家,新衣冠,肃珮带,祀神祀祖,焚楮帛毕,昧爽,阖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饫蒸糕,呷粉羹。出门迎喜,参药庙,谒影堂,具柬贺节。路遇亲友,则降舆长揖,而祝之曰:新禧纳福这些拜贺礼俗在中国古代岁朝图中也常有绘录。

宋人李嵩《岁朝图》就描绘了南宋临安士庶之家岁朝佳节宾客盈门、和乐盈宁之景象。这幅画有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大门前,贺年的客人新衣洁履,下马后让仆人把名帖递给应门的童子;第二个场景是庭园中,主人和前来拜贺的宾客互相打躬作揖,一群孩子跟着向来宾行礼;第三个场景是室内,悬神轴于堂中,陈设几案,具香烛,以祈一岁之安。边上的餐桌摆满了宴客的茶点菜肴。《岁朝图》中祭祀祖宗的构图,尽显哀死思远之深情、骨肉血缘之厚恩。

明代李士达《岁朝村庆图轴》描绘了峰峦闲叠之山村人家的岁朝欢庆。画面上一弯溪流从远山处逶迤潺湲而下,寒风拂处,细纹层层如鳞。曲水之畔,田舍茅斋数楹,古木垂萝,长松倒卧,置身其间,仰可观山,俯听溪响松声,旁睨竹树云石,甚觉天地寥廓,物色俱闲,气和心恬。李士达画山水以苍、逸、奇、圆、韵为美。画中树木略带变形,带有一定的观赏韵味,正是他推崇五美绘画理论的具体体现。室内人物三三两两小聚在一起,或眺窗赏景,或围炉煨芋,或煮茗佐谈,或把酒相酬,庖厨们穿堂走屋,送酒递食。廊下长者们焚香评赏古画,岁朝佳节,识鉴阅玩书画正是以文会友,体现了君子之交。岁朝图中常有鸡的构图元素出现,这是因为鸡同,有吉祥如意的意思。《韩诗外传》称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花镜》将五德具体化为首顶冠,文也;足博距,武也;见敌能斗,勇也;遇食呼群,仁也;守夜有时,信也。雄鸡既富朝气,又具威容,在古代有德禽之称。因此,岁朝节还有画鸡于户的习俗。这幅图室旁有路,门外有径,有人杖藜蹑屐,临水观景,有人策杖过桥,走亲访友。画中人物,身姿各异,神态生动,无论老少,轮廓浑圆,极具憨淳之韵。

中国古代的岁朝图中常有男女老幼,衣裳鲜洁,或拜家长,或谒邻族戚友,团聚聊欢的场景,堪称天伦乐事,人生真趣。如明代有两幅款识为袁尚统的《岁朝吟兴图轴》《岁朝围炉图轴》。两幅岁朝图画面屋宇古雅,流水绕户,庭院植松,古松鳞鬣,高拂云巅。孩子们在院中敲锣、打鼓、放鞭炮,尽情嬉戏玩乐;屋内长者们围炉而坐,把酒畅谈。其中《岁朝围炉图轴》有围炉聚老友,柏酒岁朝延等字样。柏酒是柏树叶所浸的酒。传说柏叶浸酒,可以避邪长寿,古时元旦(岁朝)常饮柏酒,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谓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讲屠洒,胶牙饧。从《岁朝围炉图轴》自题中可知,老友们相聚既是贺新年也是庆主人九旬高寿。整幅画面,笔法稳健,山水浑厚,画风质朴,得古风之趣。

岁朝图中拜贺礼俗体现的正是儒家的孝悌之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亲朋友爱。儒家认为这种孝悌美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对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论语·学而》云: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岁朝拜贺礼俗实乃风俗之美也,可使百姓淳朴,民风归厚。

顺祥美:岁朝图之清供

清供也是岁朝节的一种礼俗。《周书·武顺》有礼义顺祥曰吉之语。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岁朝清供正是以寓意吉祥之物供几案。岁朝清供由此也成为中国古代画家钟爱的画题,因为岁朝清供图不仅是文人士大夫清雅之趣的文化写意,也寄托着士人百姓对顺祥美的向往。

宋人董祥《岁朝图》以墨笔勾线松、梅、山茶花、百合、灵芝、柿子及一花瓶和两个带有纹饰的青铜器皿,整个画面生香古色与花香松翠并呈。画中灵芝为瑞草,有如意之寓,与百合、柿子配搭,表达百事如意。元代文学家柳贯在《岁朝图》上题字:梅花晴日弄芳妍,百事从新胜去年,好把案头如意子,指挥春色到林泉。清代进士于敏中题字:春满壶中秀色妍,频传吉语报韶年。朝来花事多如意,露浥华滋润醴泉。明人娄坚盛赞:写生惟花草最难,而瓶花更难。盖生动之气,全在枝叶掩映,横斜欹侧,乃能尽其天然之妙。清代乾隆皇帝多次为董祥《岁朝图》题写诗句,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从宋到清六百年,不同朝代的人跨越时空在董祥《岁朝图》留白处题诗赏誉品评,蔚为大观,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岁朝图》蕴含的丰富的喜庆吉祥之意。

清人姚元之《岁朝清供图》上方有花瓶入画,”“谐音,传递平安之意。瓶中插红色山茶花,苏轼称山茶花烂红如火雪中开。画中的梅花也是在岁朝盛开,玉洁香寒,傲骨忠贞。在隆冬风厉、古木冻欲折的岁朝节,点染生机的茶花、梅花,正是新的一年祥瑞的征兆。花瓶前还画了一松树盆景,松树耐霜雪,终年长青,正如宋人吕本中所咏请君看取岁寒色,犹是青青似旧时,唐人孟郊云青松多寿色;盆景前的石头因质地坚实,历久不坏,古人雅称其为寿石。因此,画中的松树盆景和寿石均表达长寿的祝福。图的最前方有一香橼,香橼的谐音,圆形的香橼寓意圆满、缘分。整幅《岁朝清供图》色清雅秀,用没骨小写意的笔法传递了一种顺祥美。《岁朝清供图》作为一种带有复合祈愿内涵的节令绘画,隐含有传统文化中诸多寓意吉祥与祈福、欢庆的文化信息。

民俗之厚薄,关乎天下之治乱,若风俗朴厚,则众志专一,劲健无敌。作为风俗画的岁朝图正是古代文人画家托意柔管,伸毫构景,拈出自家对治世之美、礼俗之美的憧憬与构想。

(本文系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中国古代风俗画研究M20JC062)阶段性成果)

(作者:张维昭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2月26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