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社科网   ->   学术视野   ->   学术动态 -->正文
永嘉苍坡古村:文房四宝 南宋风情
编辑:温州社科发布时间:2023-05-17 15:08:00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17年来,围绕“今、古、人、文”四大研究主题,系统梳理浙江文脉,深入研究浙江文化基因,推出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

  本期活动敬请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研究成果

  01《苍坡古村落经济社会变迁研究》(姜新旺、谭万勇)

  02《叶适研究》(周梦江)

  03《永嘉巨子——叶适传》(朱迎平)

  04《浙西南古村落形态与文化》(胡伟飞)

  温州永嘉的楠溪江,备受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宠爱。楠溪江在永嘉中部,冲出一道曲折的江湾,润泽出一片肥沃的冲积平原,苍坡古村,就坐落在这里。

  这是一个传承了上千年的李姓村落。南宋时期,有位驸马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为村落做了精心布局。

  借自然山水,融文房四宝,被称为“文房四宝村”的苍坡村,历千年沧桑,仍保留许多宋代建筑古迹,而它的独特“耕读文化”内涵,至今演绎着世外桃源的模样。

  文房四宝 布局精巧

  苍坡古村背依笔架山,以“文房四宝”为理念布局整个村落,演绎着中国农耕文化中的核心概念:耕读传家。

  走进村落大门,一条笔直石板道主街纵贯全村,如一支笔通往笔架山;街边的长条石,便是“墨方”;四四方方用鹅卵石围筑的村子,从空中俯瞰,宛如一张铺展开来的“纸”;村落里有两方莲池,就是“砚”。

  笔架山、墨池、砚台、笔街、纸村,整个典雅村落就如同文房四宝静居山水之中。漫步其间,细细体味这“文房四宝”的独特总体设计,感受浓郁的人文意蕴,不由叫人浮想联翩。

  苍坡古村现存的格局基本保持了南宋时期的规划原状与建筑风貌。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古村中仍能看到大量宋代的古建筑痕迹,寨墙、路道、住宅、亭榭、祠庙及两棵八百多岁的古柏,处处可见当年风韵。

  村中有牌楼式样的苍坡溪门,始建于南宋,全由木料构筑而成,六层斗拱没有用一枚钉子,屋顶为重檐悬山式结构,古朴而端庄。

  从苍坡溪门而入,古村落就在眼前。村内有“三试阶”,取意县(府、院)试、乡试、会试,是古时读书人入仕为官的必由之路,紧接“三试阶”是长约20米的“进士坦”。古时官员到了进士坦后,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再步行通过七级台阶。

  参与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MBA教育中心主任姜新旺教授曾对苍坡古村落的经济社会变迁进行深入研究,在他看来,作为古村落的苍坡具有这些特点:历史悠久,遗风犹存;规划严谨,自然和谐;建筑类型丰富,风格朴素;文风浓郁,乡俗淳朴;宗族文化突出。

  “楠溪江流域是个难得的独立文化圈,且较完整地保留至今,苍坡也是典型的‘宋庄’。一个小小的山区村落,拥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确实难得,所以深刻挖掘这些东西,可以保护弘扬我们的乡村传统本位文化。”

  古村古训田园梦想

  望兄亭、仁济庙、李氏宗祠??苍坡古村的每一处建筑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而古村的社会结构形态,传承了自建村以来的宗族特征,可以说是宗族社会形态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在姜新旺看来,这些宋代风格的建筑与人文合为一体,镌刻着千年的伦理教化和田园梦想。

  “弟望送弟阁,兄送望兄亭。谁又点灯去?远山明月生。”描写的是苍坡古村的望兄亭。它与南边方巷村的送弟阁遥遥相对,讲述了李氏第七世祖李秋山和弟弟李嘉木兄弟情深的故事。

  望兄亭初建于南宋1128年,在楠溪江沿岸的古亭中,它有着少有的精致,披檐优美的曲形弧度,檐角飞翘,十分轻柔。

  两兄弟成家立业后,哥哥李秋山让弟弟留在老宅,自己去村对面重新开基立业。

  情深义重的兄弟俩白天种地,晚上总要一起谈心,常常聊到深夜。那时有野兽出没,哥哥坚持把弟弟送回苍坡,而弟弟担心哥哥安全,又送回来,送来送去,天就亮了。苍坡村现在还流传着一句俚语:李郎送李郎,一夜送到大天光。后来,兄弟俩觉得每晚送来送去实在不是好办法,他们各自在自己村里造一座亭阁,平安到达各自的村舍,就在亭阁挂上灯笼报平安。

  李家兄弟间的友爱和礼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悌”的内涵,一直流传至今。苍坡村的后人听着故事长大,始终遵循着古训,将兄弟友爱的传统发扬光大。

  苍坡村东池北端,有一处四面环水的建筑水月堂,也见证了一段兄弟情义。水月堂初建于北宋,是苍坡李氏八世祖李霞溪为纪念哥哥李锦溪而建。李锦溪抗辽,不幸战死沙场。死讯传回,李霞溪悲痛不已,辞官回到故乡照顾哥哥的子女,并修建水月堂寄托哀思。这个故事一直在苍坡村流传,弟弟对哥哥的一片深情令人动容。

  兄弟同心、互相关爱,推己及人,即便是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苍坡村也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在李氏宗祠里有一块匾额,上面的“氏”字多了一点,这并不是笔误,多出来的一点,代表的是村中的几户非李姓人家。李氏先祖希望把外姓兄弟“抬高一点”,对待他们就如同自家兄弟一样,都要互敬互爱,这也是处理所有关系的根本。

  永嘉学派传承创新

  苍坡古村始建于五代后周,李氏先祖李岑为逃避战乱由福建长溪迁居而来。

  “从历史渊源来看,五代时,大批闽人为避世乱北迁至永嘉,而闽人也是中原迁入,所以中原文化的进入,形成了苍坡的‘耕读文化’,科举致仕,代不乏人。”姜新旺介绍。

  唐末开始的数百年间,北方战乱频发,大量中原人口为了躲避战乱被迫移居江南,被崇山围裹的楠溪江流域,作为山水诗的发源地,吸引了大批外来的文人学子。他们,为江畔古朴的苍坡古村带来了崇文尚学的风气。

  楠溪江的第一次大开发是在唐末五代十国时,大批中原的世家大族赶来这里,从那时候开始,楠溪江流域的耕读风尚就真正形成了。

  宋代之后,官府大力支持耕读文化,开办书院,倡导捐资教育,着力选拔人才,引领了民间的风气。

  千百年来,人们在苍坡古村晴耕雨读,文脉流淌在青山绿水间,这一方水土,也抚育了永嘉学派经世致用的思想。

  永嘉学派与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永嘉学派的创始人叶适随同父母迁居苍坡,在童年时,他曾拜苍坡人李伯钧为师,与李伯钧的长子李源一起读书,清嘉庆十三年,村民李昌日率族人建“义学祠”纪念叶适,现在这里是“永嘉学派”的展示馆。

  如今,苍坡古村利用遗存的古建筑改建了各具特色的八个文化展馆,中国农村改革馆、昆曲博物馆、蕙风轩美术馆、林曦明画馆等等,在这里,我们可以细读永嘉古村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宗祠文化、昆曲文化等传统文化,体验山水与文化交融、传统与现代共存的古村落。

  古村落名片

  苍坡古村:苍坡古村位于温州永嘉,村落格局基本保持南宋时期的规划原状与建筑风貌,布局理念独特,源自文房四宝。苍坡村是楠溪江流域耕读文化最为发达的村落之一,至今仍很好地保留了耕读文化的具体元素,以独具特色的人文风光成为浙江古村落的经典之一。

  来源:《钱江晚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