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最新要求。20年前,习近平同志在“八八战略”重大部署中就明确强调,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并把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作为解决资源要素环境制约的根本途径,作为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作为推进科技进步、建设科技强省的核心内容,作为抓住战略机遇期、争取发展主动权的重大战略。20年来,在“八八战略”的引领下,浙江区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并率先迈入创新型省份行列,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当前,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科技创新成为构筑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浙江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科技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持续强化科技创新,着力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推动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以高质量发展推进我省在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奋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塑造发展新动能厚植基础。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创新资源既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支撑,也是构筑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战略基础。国内外的发展实践表明,无论是创新型城市还是创新型区域,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首先是因为其拥有丰裕而优质的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创新资源。为克服传统科技创新模式中单兵作战、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等弊端,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无论是国家还是城市、区域都纷纷聚焦提升战略科技力量和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重要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上深入谋划、系统布局、积极干预。要围绕加快形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进一步集聚优势创新资源、整合科技力量,持续推动区域创新体系优化,引领带动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系统提升。要着眼“国之大者”、立足“省之所能”、把握“新之所向”,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资源,进一步完善以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基地和省级实验室为核心,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流科研院所、重点新型研发机构等为主体的具有浙江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整合激发不同科技力量分工合作、协同发力,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进一步强化各类科技计划的统筹协调,对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数据等关键创新资源系统布局,通过打造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我省在科技前沿领域创新突破上取得新进展。紧扣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目标定位,把高质量人才资源开发引进放在最优先位置,积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省域探索,加快培育一支具有家国情怀和战略思想、能适应科技创新趋势、实干担当的人才队伍。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推进“四链融合”的协同创新,为构筑发展新动能夯实路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互为支撑深度融合,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促进创新主体协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区别于其他创新主体,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能够快速感知市场需求脉动,最具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意愿和能力。深化“四链融合”协同创新,首先必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这也是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所在。着力培育发展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构建企业领头、高校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功能集成、创新主体融通、创新人才汇聚,构建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生态。鼓励头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场景创新,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统筹行业上下游创新资源,有效贯通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工程应用、产业化的创新链条。推动各类科技型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生力军,针对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处于不同阶段的创新企业,加大科技项目、人才项目的开放力度,进一步强化针对性政策、精准化服务,支持其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数字产业集群,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构筑发展新动能提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没有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关键在于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高质量发展通道,进一步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数字产业集群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能够带动对传统产业的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特别是对于浙江而言,既有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优势,又有传统产业集群加速转型的良好态势,关键是要切实解决创新项目和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打破束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畅的痼疾,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更多链主企业和关键节点控制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数字产业集群。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将建设制造强省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使传统产业在科技创新前沿成果的赋能下实现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跨越,进而实现各产业的有序链接、高效畅通,不断促进经济循环畅通,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效率。此外,要大力推动绿色转型,加强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和新兴生态产业发展,在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为构筑发展新动能提供制度保障。体制是管根本、管长远的。科技创新要取得突破,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撑,更需要制度机制等“软件”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如果说科技创新是构筑发展新动能的强劲引擎,那么科技体制改革则是促进创新的催化机制。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最主要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通过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从体制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良好创新生态包含了高水平、多元化创新主体以及支撑有力的环境。对各类创新主体而言,创新要素是否充沛、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创新自主权能否得到保障以及创新政策是否精准有效,都是影响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激发和调动各类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和内生动力,是科技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制机制优势是浙江最大的发展优势,要走在前列,意味着首先必须深化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率先探索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具体来说,在科技管理改革上,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从项目审批向创新服务转变,赋予科技主体更多自主权,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全面提升研发攻关效能。在科技评价上,坚持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完善项目分类评价制度,加快改革科技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引进、激励等机制,结合不同类别人才的成长规律建立与评价体系相配套的长周期支持机制。在生态治理上,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支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和财税机制,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格局。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管理的法治化水平,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着力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创新生态。
作者:盛世豪浙江省社科联徐梦周浙江省委党校
来源:转自“学习有理”微信公众号《浙江日报》2023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