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社科网   ->   社科期刊   ->   温州学刊 -->正文
《温州学刊》2023年第六期目录及摘要
编辑:温州社科发布时间:2024-01-02 17:35:00

目录及摘要

总第65期

2023年12月出版

【温州学研究】

守正创新:共同富裕背景下温州学研究的使命

  潘忠强(温州市决咨委/温州市社科联)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开拓发展之路,率先进行市场化和民营化改革,推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温州模式蜚声海内外,成为当代温州的经济文化标签。作为地方学,温州学在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它既是温州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辩证统一的内在要求,也是温州模式由实践探索上升为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在共同富裕背景下,温州要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客观上需要温州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为此,温州学研究必须践履守正创新的使命,这也是温州学能否构建起学科体系,并成为温州区域文化标签的关键所在。

从三不朽看事功实学的当代价值  

邵定美(瑞安市宣传部)

  摘要:“三不朽”是中华仁人志士毕生追求的目标。永嘉学派作为儒学重要分支,是中国实学的主要渊源,它最早提出系统性事功思想,全面丰富和发展了以“外王之学”为核心的事功哲学体系,是一门关于“三不朽”之“立功”的大学问。特别是永嘉学派在家国情怀、务实精神、事功追求、民本思想、创新思维和教育理念等六大方面所揭示的普遍价值,对于“立功”具有直接的方向性指引作用,可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源泉和思想动力。

  关键词:三不朽;永嘉学派;事功;实学;经世致用

温州人“四千精神”的文学化叙事——重温《矮凳桥风情》

   吕伟超(温州开放大学)

  摘要:温州籍作家林斤澜的小说集《矮凳桥风情》,以描写改革开放前后温州个体私营经济和温州人“四千精神”而著称,其中关于市场经济与有限政府之关系以及基于商品经济的“市民社会”风情之叙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由文学视角研究经济现象的独特参照系。今天,重温“矮凳桥风情”,可以为在社会主义新时代重新激发温州经济蓬勃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创造力,续写温州创新史,再创温州新辉煌,提供可资借鉴、发扬的本土资源。

  关键词:矮凳桥风情;纽扣市场;溪鳗 ;四千精神;温州模式

张翎小说中温州形象多维构建  

纪翠萍(温州大学)

  摘要:温籍海外华文代表作家张翎不但在小说中浓墨言说故乡,其温州书写也备受关注。阅读张翎小说,可以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和温州人精神等方面,构建出一个历史变革中的多维温州形象。探究温州与张翎温州书写的关系,可以发现温州不仅为张翎文学创作带来了灵感和素材,还滋养了其书写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是其文学旅程上的精神灯塔,反过来,张翎的温州书写也必然会对温州国际形象的塑造和提升带来一定的反哺作用。

  关键词:张翎;温州形象; 温州书写

温籍数学家姜立夫的人生情怀 

  叶帆(温州商学院)

  摘要:温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姜立夫,是现代数学在中国最早和最富成效的播种人之一,对中国现代数学教学、研究的发展和数学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贡献。他于1920年回国一人创办了南开大学算学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晚年又创办了岭南大学数学系,是中国现代数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长期领导了中国数学词汇的审定工作,抗战时期发起成立并领导了新中国数学会,于1947年主持筹建中国第一个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培养了刘晋年、江泽涵、申又枨、陈省身、吴大任等中国首批著名的数学家。

  关键词:姜立夫;数学家;数学教育家;育人

【公共文化研究与传播】

作为媒介的“朔门古港遗址”:城市遗迹的媒介学思考  

刘畅(温州商学院) 陈圆圆(温州日报)

  摘要:“朔门古港遗址”是2022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它证实了温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千年商港”的城市文化标识。作为媒介的城市遗迹不仅有传递信息的功能,也是连接人、物质、信息的中介,为社会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场域。在德布雷的媒介学视角下,传承并不只是将媒介“媒介化”的结果,而是由技术设备(MO)和物质化的组织(OM)合力完成。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的媒介手段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数字域”为城市遗迹的传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关键词:宋韵瓯风;朔门古港遗址;媒介学

南戏瓯剧跨文化传播研究  

陈晓东(温州理工学院) 高阳 许赛梦

  提要:温州作为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南戏”的发源地,有“戏曲故里”的美誉。瓯剧是南戏的传承者,也是南戏的主要舞台表现剧种之一。瓯剧原名“温州乱弹”,形成于明末清初,是个多声腔古老剧种,以演唱乱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徽调、滩簧、时调六种声腔唱调,于1959年改称“瓯剧”,以此为剧种名形于世,并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梳理瓯剧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历史,找出当下瓯剧跨文化传播的困境,探索其未来发展的方向,提炼瓯剧里的传统文化精髓,对外讲好“瓯剧浙江故事”,促使南戏走向世界。

      关键词:南戏;瓯剧;跨文化传播

从空间理论视角看电视剧对城市形象的传播——以“温州家人”系列电视剧为例  

叶菲(中共温州市委党校)

  摘要:以空间理论为逻辑思维框架,着眼于实体空间、媒介空间和社会空间,基于地方影像实践探究电视剧传播城市形象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媒介空间整合多个层面关于实体空间的话语,建构了对实体空间的想象;媒介空间与受众互动生产社会空间,形成认知主体对城市的心理意象;社会空间及其空间实践使得城市形象传播具有多维引爆点和多元扩散路径,在更广的空间范围得以传播。因此,媒介空间、社会空间及其空间实践是电视剧传播城市形象的两个关键发力点。

  关键词:空间理论 城市形象传播 电视剧

温州企业超文本外宣翻译问题与对策研究  

周莹莹(温州商学院)

  摘要:受到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温州企业对外贸易增多,企业外宣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超文本语境下,温州企业的外宣翻译存在多媒体元素、超链接运用不足、语言表达中式化和翻译严谨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重视和信息技术团队的密切合作、加强翻译人员的专业素养的培训、专业分工提高翻译文本的准确性等建议。

  关键词:超文本语境;温州企业  外宣翻译;

【教育研究】

数字赋“农”:涉农职业院校农匠精神培育研究  

王朱云(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数字技术在涉农领域应用愈加广泛,结合数字时代背景,构建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农匠精神培育体系对提高涉农专业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数字技术应用为背景,从职业教育角度出发,提出当代农匠精神的重要内涵、价值,以及涉农专业学生农匠精神培育体系建设意见,从而构建能够实现职教农匠精神流程化运转的培育对策,为新时代农匠精神教育提供实践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匠精神;数字化;培育策略

民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动能问题研究——以温州市为例  

肖小华(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吕信恩(温州市教育局)

  摘要:产教融合已成为当代职业教育与民营企业融合发展的最优路径,可培养出更加契合市场需求的高水平技能人才。以温州市为例,现阶段在职业教育中还存在民营企业参与度较低、双方合作层次还不深、参与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待构建更加有效的法律保障、经济激励、宣传教育和服务保障机制,激发民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能,打造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的“温州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关键词:民营企业;职业教育;参与融合

高校药学一流产业联动发展的探索——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  

林雷(温州医科大学)李益琼(温州医科大学)

  摘要:过去十年,我国高校药学学科建设成绩明显,但对于医药产业创新的支撑力度不够。为此,要进一步增强药学学科创新能力,优化医药学科建设与产业创新生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具体到一所高校,应该围绕特色学科方向和产业需求打造学科高峰,形成与创新链同构共生的人才培养与发展体系,推动学科与产业发展的多主体创新,从而实现教育、科技和人才的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学科建设;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

【共同富裕研究】

新形势下科技特派员赋能共富制度探析——以温州地区为例 

刘辉、林方锐、王晓丰、祖振华、 徐宝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解决区域“三农”技术短板、增程创新动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温州推进20年并取得丰硕成果。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投入加大、新型业态萌发,温州科技特派员在服务乡镇运行过程中暴露出匹配度、服务面及经费使用等各类新问题。本研究深入调研特派员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新形势下推动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为研究目标,在人才机制创新、考核考评管理、项目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建言参考,以期为特派员项目在新形势下的高质量实施献计献策。

  关键词: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匹配度;新形势

【财政会计研究】

完善政府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思考——以高校为例  

林玲(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蒋蕾

  摘要:计提折旧时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不仅虚增运行成本,也容易虚增收入;政校行企合作办学中其他方投入但没有取得产权的新校区相关资产应当由高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予以确认入账;应当允许高校、医院、科研院所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受托代理固定资产应当计提折旧。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净残值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