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温州社科网   ->   社科要闻 -->正文
首届温州学研究“启华奖”正式颁奖
编辑:温州社科发布时间:2024-12-06 16:59:09

  12月4日,温州学工作会议暨“讲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学”研讨会温州学主题研讨在市人民大会堂举行。

  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中国社科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世界中国学研究联合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崔建民出席温州学工作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温州学研究联合会理事长葛益平作温州学研究联合会工作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市领导施艾珠、陈应许、王彩莲、陈胜峰等参加。

  温州市黄孟啟蒲公英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叶苗应邀出席会议。

      会上,首届温州学研究“启华奖”颁奖仪式举行。温州市委常委、秘书长陈应许宣读首届温州学研究“启华奖”获奖名单,出席领导嘉宾为获奖代表颁奖。

出席领导嘉宾为获奖代表颁奖

  温州学研究“启华奖”是全国首个地方学研究成果专项奖,是为推动温州学研究的系统化和高质量发展,旨在表彰温州学领域的突出成果,激励更多学术才俊投身温州学研究与实践。首届温州学研究“启华奖”由温籍华桥黄志坚先生设立的黄孟啟蒲公英慈善基金会赞助,奖金总额100万元,从2002年到2017年间的500多部温州学著作当中,经过学术界专家的严格评审、层层筛选,最终选出10部获奖作品(点击了解详细名单),另设10部提名奖、20部入围奖。

  “启华奖”获奖代表与“启华奖”执委会(部分)合影

  张振丰代表市四套班子向所有关心支持温州学研究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说,2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积极推动温州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要深入践行殷殷嘱托,从理论、历史、时代、世界的坐标,深刻把握“何以是温州”的深层逻辑、“何以为温州”的基因密码、“何以强温州”的精神轨迹、“何以兴温州”的多元开放,进一步把准温州学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价值。

  聚焦进一步擦亮世界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品牌,张振丰强调,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以形成完善的温州学研究体系和打造具有传播力的温州学品牌为目标追求,以“今、古、人、文”为逻辑主线,保持“理论立学”的思想定力,放大“矢志为学”的胸襟格局,强化“严谨治学”的工作体系,厚植“融合兴学”的综合效应,深入实施“温州学研究工程”,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温州新篇章提供强大动力。期待广大专家学者携手推动温州学研究迈上新台阶。

  崔建民说,中国学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智慧、阐释中国道路的重要途径。温州学根植于地方实践,是区域研究的典范,为中国学研究提供了地方素材,拓展了中国学的国际表达。希望温州学研究持续发挥引领作用,构建更系统的理论体系,强化与国家战略对接,加强国际化合作,注重青年学者培养,深化研究成果传播转化,为中国学学术体系建设注入更多力量。

  项飙:

  首届温州学研究“启华奖”得主 德国马克思普朗克人类研究所所长

  

  “荣获启华奖是对我的一个鼓励,在做浙江村研究的过程中,既是研究也是学习,学习温州人的草根性和创新性,他们的观察方式、表达方式和思考方式注定他们能够看到一些不存在的做事方法,创造更多机会,希望未来自己也能够继续沿着20多年前做的研究,看到更多、学到更多。”

  黄志坚:

  西班牙华侨、“启华奖”出资人 温州市黄孟啟蒲公英慈善基金会出资人

  正如温州学著名学者洪振宁所说,温州历代学人推进文化创造有自己的特点:一是进行学术研究的著书人大多是布衣,二是温州学者往往以“合指为拳”“连袂成帷”的方式来做事。所以历史上涌现出了诸如《周礼订义》《礼记集解》等由温州民间众人集资刊刻的书籍,并诞生了“文成会”“宾兴局”等民间组织专门发动民间力量资助学生留学、办学等。

  我们基金会正是传承了这一文化慈善传统,希望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进一步深化温州文化历史上“经世致用、务实开新、布衣著述、合群运作”的传统,这是温州先辈遗留给我们这些后人的文化遗产之一,基金会所做的正是在延续和进一步深化温州学研究,推动天下温州人和温州天下人携手并进、共创未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