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及摘要
总第71期
【温州学研究】
王十朋年谱
赵顺招
(乐清市统计局)
摘要:王十朋是温州历史上最有名的状元,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清雍正六年(1728),徐炯文编撰了《梅溪王忠文公年谱》,附录在《梅溪王先生文集》之后,该年谱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开创了王十朋年谱研究的先河。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吴鹭山先生编写了《王梅溪先生年谱》。1990 年,王雪丽、王祝光编写了《王十朋年谱》。1994 年,台湾郑定国编写了《王十朋年谱》,收录其编著的《王十朋及其诗》一书之中。1995 年,四川大学教授李文泽编写了《王十朋诗文系年》,2003 年编入《宋人年谱丛刊》。2002 年,徐顺平编写了《王十朋年谱简编》。2021 年,张润秀编写了《王十朋年谱》。其中,吴鹭山先生、郑定国和李文泽编写的王十朋年谱名气最大,影响最广,但是都存在一些错误。笔者在以上诸家编写的王十朋年谱的基础上,结合近 40 年来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王十朋的学术成果,重新编写王十朋年谱,以期能为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王十朋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王十朋;年谱
大器晚成——晚宋平阳朱熠
周青洪
(上海师范大学)
摘要:晚宋端平二年,武举第一,温州平阳人朱熠时 43 岁,人曰“大器晚成”。文武双修受理宗青睐与信任,历任閤门舍人、带御器械兼干办皇城司等职。后升为台谏官,以敢于弹劾进言著称,对国家盐政与冗官等问题进言献策。《宋史》载“熠居言路弹劾最多”,贪官、名士一视同仁。景定元年升为宰执,主理国家财赋,参与国史修撰工作。咸淳四年遭人排挤,去职还乡,翌年卒于杉桥里,享年七十八岁,谥号“文惠”,时人言“大器晚成”。
关键词:晚宋;朱熠;政治
【文化传承与创新】
精神—制度—行为:“四千精神”与民营经济发展
陈静慧
(中共乐清市委党校)
摘要:区域精神文化是思想、信念等要素的组合,凝结着经验、智慧、信心和优势,在一个地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以温州为例,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四千精神”的演变与时代特征,认为“四千精神”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作用于企业和政府两大主体,贯穿于区域制度变迁,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创业行为,促进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四千精神”是无形的、难以量化的,但拥有柔性和渗透性作用的力量,以非强制性方式影响人心、塑造观念和引领价值取向,塑造了对转轨时期民营经济合法、平等、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活动的共识,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地域、激发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四千精神”;制度变迁;民营经济;创业创新
温州市“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建设的发展历程、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张乐倩 谷小倩
(温州开放大学)
摘要:温州市“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产生,是社区教育稳质提升的新路径。从历史层面上看,共同体建设历经初步酝酿、实践探索和稳步推进三个各具特色又一脉相承的发展阶段。从价值层面上看,共同体以文化赋能治理、文化赋能宣传、文化赋能聚才、文化赋能润人、文化赋能富裕为切入点,为温州市民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奠定坚实基础。据此,为今后我国社区教育优质发展提供四点实践进路研判:一是以“多向护航”牵引“牛鼻子”,创新社区教育共育场景;二是以“多管齐下”制动“驱动器”,描绘社区教育共享场景;三是以“多圈融合”制作“粘合剂”,展示社区教育共有场景;四是以“多堂融合”提振“精神气”,丰富社区教育共融场景。
关键词:文化礼堂;社区学校;共同体;社区教育
以侨为媒的温州国际传播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叶菲
(中共温州市委党校)
摘要:以国际传播效能的三维目标体系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华侨的参与丰富了多元媒介行为体系,华侨的媒介化参与推进精准到达和精准影响,华侨通过构建“听得懂”的话语和“听得进”的场景提升“他者”对中国故事的接受和认同度。丰厚的侨资源是温州国际传播的一大优势,但目前侨力量尚未被纳入战略传播体系进行规划整合、海外华文媒体和华文学校面临生存瓶颈和转型挑战、传播意愿和传播力之差导致华侨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基于此提出以侨为媒提升温州国际传播效能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华侨;国际传播效能;三维目标体系;媒介
温州改革开放史资源深度融入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探索
——以《改革开放史》教学为例
汪 强 于桂花
(温州商学院)
摘要:将改革开放史深度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铸魂育人、凝聚社会共识的必由之路。针对《改革开放史》教学中的线性叙事局限、认知表层化、方法创新滞后等挑战,以温州改革开放实践为典型例证,探索地方高校课程的深度融合之道。通过“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夯实理论根基,确保历史真实与理论深邃;通过“知史明理,理实相融”,搭建历史与现实桥梁,促进学生洞察时代脉搏;通过“鉴古知今,知行合一”,倡导学以致用,将历史智慧转化为实践动力。这三维策略旨在实现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教育目标,不仅丰富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历史视野,更在深层次上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与时代责任感,为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范式。
关键词:温州改革开放史;史论结合;知行合一;创新路径
【经济与产业发展】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温州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
李恋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基于2018~2022年温州市的统计数据,对温州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区域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描述。通过构建计算模型,利用线性回归分析了从市场扩张效应、研发投入、政府干预、价格效应及人力资本角度来看温州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近年来温州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显著提高,但从全国来看,仍有较大进步空间;(2)温州地区发展指数基本随着创新能力的加强而逐渐升高;(3)从市场扩张效应、研发投入、政府干预及价格效应的角度来看,温州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4)从人力资本角度来看,温州知识产权保护则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保护;区域创新;温州
温州推进行业数据要素市场化的经验借鉴与现实路径
夏颖颖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数字化风潮之下,温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数字“一号工程”作为核心战略,在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征途上开辟先河,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但前行路上,仍面临着数据流通保障体系不完善、行业间各自为政、数据要素技术支撑力不从心等挑战。为深入推进温州行业数据要素市场化攻坚克难、取得新突破,本文在深入剖析佛山打造陶瓷行业数据空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完善顶层设计,全面规划行业数据空间机制体系;聚焦场景应用,深度挖掘行业数据要素潜能;强化技术创新,着力提升产业数字化供给效能;优化行业发展生态,集成匹配行业需求精准服务,致力于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数据要素;市场化;场景应用;技术创新;顶层设计
发展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永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路径研究
——以惠利玛平台为例
何炜 卢伟钧
(中共永嘉县委党校)
摘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论述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梳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发展思路及其背后的生成逻辑,提出并论证技术革命、要素重构、结构跃迁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三条路径,并以此为框架对永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面临的挑战展开分析,最后在总结惠利玛鞋革产业互联网平台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永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对策。化程度待提升、双化协同基础不平衡等挑战,温州有必要采取进一步措施,来深化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数据基础设施的绿色化转型及双化协同体系的建设,以打造双化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技术革命;要素重构;结构跃迁
【社会管理与治理】
老年友善视角下老年人无障碍就医联动机制构建
——以温州市为例
徐哲芳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摘要: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如何保障老年人无障碍就医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本文以温州市为例,立足于老年人就医仍然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拟从政府部门与医疗机构联动机制的构建、医疗机构与社会联动机制的构建、政府部门与社会联动机制的构建,探讨研究三方联动机制,以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老年友善医院的内涵和外延,从而保障老年群体的就医尊严和生活质量,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关键词:老年友善;无障碍;就医;联动机制
从“他者”到“我者”: 乡村外聘经营者的悬浮式嵌入
周祥军 许双双(温州大学)
倪考梦(温州市社科联)
摘要:外聘乡村经营者是浙江省为破解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才短缺而做出的模式创新。本文以温州市首批乡村 CEO 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构建了乡土外来经营者“嵌入困境—脱嵌悬浮—双向嵌入”理论模型,涵盖了机会嵌入、主体嵌入、资源嵌入和制度嵌入,揭示了外来经营者嵌入乡土社会过程中面临的社会关系隔阂、资源整合受限、文化适应困难及制度认可不足等悬浮嵌入问题 , 提出了细分产业机会、构建信任网络、优化资源整合方式和改善政策支持等策略,为外聘乡村经营者顺利融入乡村、提升经营绩效提供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关键词:乡村 CEO;乡村外聘经营者;悬浮式嵌入;嵌入困境
科层加压与基层减负:苍南属地管理的治理困境和路径研究
黄如意
(中共苍南县委党校)
摘要: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要发挥城乡协调发展优势,推进城乡一体化,这是习近平同志科学分析了浙江的独特优势和发展重点提出的“八八战略”之一,要想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要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科学规范属地管理是完善现代治理体系的基本要求。本文以基层减负的视角探讨属地管理在权责分配、技术嵌入、治理平衡和绩效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并且从整体智治、权责统一、条抓块统、科学考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明确基层减负的重要意义,依靠属地管理对地方的权力结构进行重新配置和整合,提高公共治理的行政效率,从而真正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关键词:基层减负;属地管理;基层治理;城乡一体化
强化村社党群服务中心赋能乡村治理的路径研究
——以瑞安市塘下镇鲍四村为例
石擎天
(瑞安市委组织部)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特别是在基层治理方面,公众参与意识的提高、社会阶层差异的扩大和基层矛盾的累积,使得基层治理任务变得更加复杂。在此背景下,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党建的实体支撑和服务党员群众的关键平台,对于新时代巩固基层党建、紧密党群联系、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瑞安市塘下镇鲍四村党群服务中心为例,探讨了其在乡村治理中的实践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尽管党群服务中心在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面临专业人才缺乏、服务内容与村民需求不匹配、设施老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完善服务机制、创新基础保障机制等优化路径,构建专职人员队伍、培育本土志愿服务力量等实施策略,以提升村社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及运营水平,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以期为基层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基层治理;党群服务中心;群众服务
【旅游研究】
强城视角下温州旅游景区空间集聚特征及策略研究
刘春龙 张缘 胡芳芳 白植安 徐青苗
(平阳县交通运输局)
摘要:温州具有丰富的自然、历史和人文景观,其旅游景区具有全面、系统和地域特征,为充分发挥强城行动区位优势,努力提升“浙江第三极”旅游功能,对温州旅游景区发展水平和空间聚集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全省 3A 级以上景区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温州旅游景区的区域发展水平,并以全省 5A 级景区数量和类型为基准,确定温州旅游景区发展潜力指数(TAI),并对全市 4A 级景区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温州 5A、4A 及 3A 级景区数量均处于全省中等水平,景区类型以建筑设施(46%)、水域风光(26%)、地文景观(12%)为主,主要分布在以瓯江为中心的温瑞平原、西南山区和东部沿海等地,泽雅 - 南塘、南雁荡山 - 抗日旧址、玉苍山 - 碗窑、龙麒源 - 铜铃山、氡泉 - 廊桥等景区组团式发展对提升温州旅游等级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强城行动;温州旅游;景区类型;空间分布特征
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旅游地吸引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平阳县为例
蔡一鹏
(平阳县第二职业学校)
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乡村美化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和经济活力,但也导致在追求经济过快发展时乡村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应把握能彰显乡村特色的地方,即乡村性。鉴于此,本文调研、分析案例地浙江省平阳县,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网络文本分析法提炼乡村旅游地乡村性要素并展开辨识,借助问卷调查法对平阳县的乡村旅游以及乡村性展开分析,以此了解该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是否合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平阳县乡村性的实证研究,从乡村景观、乡村文化、乡村环境等乡村性要素进一步优化与发展乡村性,实现营造浓厚的乡村氛围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进而促进乡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地;乡村性;乡村性要素;平阳县;Kano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