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AI音乐春晚颁奖活动暨AI“双创”赋能温州高质量发展讲坛在世界温州人家园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众多AI领域的专家学者、创作者及企业家,共同探讨AI技术在文化传播、音乐创作及版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与前景,为温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活动现场,播放AI创作者为本次活动定制的元宵主题AI作品,展现AI技术在音乐创作领域的成果。活动现场公布并颁发“WAIC UP!我最喜爱的2025十大AI音乐春晚节目”奖项。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成员、《WAIC UP!》杂志负责人鲍佳姞通过视频方式宣读获奖名单,奥运冠军郑思维,以及AI音乐春晚主办单位、共创单位领导代表为获奖者代表颁发证书。
嘉宾围绕AI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大家从不同角度分享AI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与思考,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思想盛宴。
在文化主题沙龙环节,AI音乐春晚创作者代表郑坚认为,应重视并鼓励更多人使用AI技术,推动其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创作者代表李子依分享通过视频手段展示非遗木活字,对通过AIGC比赛等形式推广地方特色文化的做法表示赞赏。
浙江工贸学院副教授何伟则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指出AI技术不仅降低文化传播成本,还打破专业壁垒,使普通人也能在原有专业基础上获得新能力,无需依赖第三方技术支持。
AI音乐春晚导演组总导演张贺用“惊艳、力量、拥抱”三个关键词总结了她的观点。短短几年间她对AI看法已从“看不懂”发展到“追不上”,极大地提升内容创作效率。她呼吁更多专业人士积极拥抱AI,利用专业知识与AI工具结合,创造更多优秀作品。
无料书铺创始人张潇则从AI版角度提出见解。他指出,自2023年以来,关于AI版权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但随着讨论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创意的价值才是核心。AI的诞生不仅让普通大众更加关注版权问题,还促使人们重新思考版权的本质——不仅仅是作品本身,更是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与创意。
随后,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博士、企业家分享他们对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传统产业、推动科技创新的见解。
尤作博士作为上海中科教育装备集团CEO,深入分析AI技术如何助力教育装备行业转型。他指出,在当前背景下,大多数公司难以独自承担高昂研发投入,因此建议企业通过整合现有成熟平台资源,如DeepSeek等,快速实现产品智能化升级。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也能使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黄步添博士则从金融科技角度出发,强调AI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分享杭州作为创新创业热点城市的经验。他认为,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对于初创企业成长至关重要。同时,他也呼吁温州应立足自身优势,专注于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领域,而不是盲目跟风其他城市的成功模式。
顾旭波分享他在推动温州本地AI社群建设方面的努力。面对温州相对薄弱的AI氛围,他致力于组织科普培训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AIGC(生成式AI内容)的认识和技术应用能力。他认为,保持好奇心和跨学科思维是个人与企业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的关键。
王振宇博士讨论AI智力水平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潜力。他提出,细分领域的微调和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的开发将是未来AI发展的两大方向。特别是在教育领域,随着AI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活动现场还启动上线“我AI温州”栏目,该栏目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温州分社联合温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市温州学研究联合会等共同推出。栏目将集聚一批AI创作者,围绕地方文化、主题宣传等开展AI创作活动,发布AI作品等。同时,采访一批AI企业家、AI学者,关注AI发展前沿。以AI赋能媒体传播、文化传播,以媒体传播助力地方发展,助力AI推广、普及。
本次活动由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温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温州分社、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市温州学研究联合会主办,温州市世界温州人服务中心(温州市世界温州人家园管理中心)、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社科分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温州分社世界温州人云社区、世界温州人AI产业联盟、温州AIGC产业联盟承办。
近年来,温州市社科联积极探索AI赋能传统文化传播新机制,组建AI社科志愿服务队,搭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赋能文化创作与传播基地平台,以赛事为媒举办“海丝之光”AI青瓷设计大赛、华严砚视频大赛等系列活动,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接下来,市社科联还将继续通过AI技术赋能文化“双创”,激发更广泛的社会参与,推进“山水灵运”谢灵运与山水诗AI视频大赛、“千年商港·海丝之光”宋元古港AI视频大赛,组织策划AI南戏大赛、AI刘伯温大赛等系列赛事,助力地方文化传播,焕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